水花(鱼苗)的放养
水花培育一般一口池塘只养殖一个品种为宜,特殊情况下也可多品种的水花混养。依四大家鱼为例,水花下塘数量的一般标准:
1.速成大规格苗种
计划抢时间速成大规格苗种的,一般每亩放养水花10万尾左右,鲢、鳙鱼还可适当多一些,肥水塘可适当密些,新塘、瘦水塘应适当稀些。
鱼苗饲养20天左右,便可长到3.3厘米(寸片)左右,称夏花。这时就要进行**次分塘,一般每亩放夏花1-1.5万尾。
经30天左右的培育,夏花长至6.6厘米(2寸)左右,又要进行第二次分塘,每亩放5000-8000尾为好。
再经50天培育,鱼种达10-13厘米(3-4寸)时,要进行第三次分塘,每亩放3000-4000尾,这样饲养到年底,如果培育管理得好,每亩可育出300-400公斤大规格鱼种(苗种),规格一般可达17厘米以上。
如果嫌分塘麻烦,一次下塘,一养到底的鱼塘,每亩建议放入夏花(寸片)5000-6000尾,到年底即可养成大规格鱼种(苗种)。
四、苗种合理放养的依据
苗种密度的合理投放是渔业生产**重要的环节,池塘养殖的水体容纳量有一个合理的范围,超出这个范围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。
1.放养密度小
苗种密度投放过低不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,单产低,效益可能差一些。密度过小,虽然生长较快,但浪费池塘水面,肥料和饵料的利用率也低,单位成本往往还会增高,影响效益。
在养殖过程中,如果鱼类生长良好,浮头较少,饵料系数低于一般水平,则证明放养密度合理。从来不浮头也不正常,表明密度过稀,产量低效益微溥。
2.放养密度大
苗种密度投放过高,则生产过程中易造成经常性缺氧浮头,或因过多的排泄物又会使池塘的水质恶化,容易引起鱼病暴发。密度太大,饵(饲)料往往不足,活动空间变小,特别是到后期鱼体长大时,水质条件较差、溶氧量低,生长就变慢,可能饵料系数会高一些。
如果密度过大至超出水体承受能力时,会造成低溶氧综合症(长期缺氧)或者个体偏小而如期不达上市规格。如果鱼类生长较差,又经常出现浮头,而且出塘规格偏小,饵料系数一般都高,则证明放密度过大,应适当减小密度。
上一条:广西鱼苗
下一条:河源石斑鱼苗直销基地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